哈囉大家! 好久不見了,
今天要來講講國泰航空的棋局,
在說國泰航空的險棋之前,
先來說說國泰的股權結構變遷吧!
故事從2006年說起,
在這年,因為政治妥協,
國泰收購了港龍航空,
雙方達成了互控關係,
國泰花了近百億元增持了港龍,
看似正常的商業收購,
卻也付出了11%的股權給港龍的最大股東-中國國航,
看似簡單的交易,
在去年卻爆出了當初沒有揭露的細則,
細則中提到,
大股東太古A和國航申報雙方為一致行動人士,
一共持有國泰74.99%權益。
前者持45%,後者擁有30.99%
(在2009年中信泰富又售予國航19.99%國泰股份)
換言之,只要任何一方再增持,都會觸發75%的全購臨界線。
此外,還有以下三點協議,
第一:當太古、國航各自的持股在15%以上時,皆不可以提出全購國泰,
亦不可接受第三方全面收購,除非獲國泰董事會推薦。
另外股東協議亦避免第三方股東透過收購國航股權狙擊國泰,
列明除非獲國泰董事會推薦,否則國航不得接受第三方對國泰股權的邀約。
這代表了,除非太古主動邀請,國航永遠無法成為國泰大股東。
第二:協議明訂當時的三方股東(太古、中信泰富及國航)均不得投資除國泰、
港龍及其附屬公司之外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或成立以香港為根據地的航空公司。
中信和國航均不會參與國泰及港龍的日常管理。
因此,即使之後香港航空及快運在港航空業佔一席位,
國航礙於規定,亦不能入股擴大市佔率。
第三:太古擁國泰董事會絕對控制權,國航難以插手。
根據協議,只要太古仍是國泰的單一最大股東或擁有國泰股權30%或以上,
太古可在國泰董事會內維持大多數席位的權力,
包括委任5名執行董事、最多4名非執行董事,而國泰主席一職更由太古一方提名。
三項主要條款,都讓英資太古牢牢握住國泰的話事權,就算中資國航持股近30%,亦只有股,沒有權。
這句話大家要記得,在後面造成極大影響。
接下來講回來為何國泰要承認一國兩制,
在現在反送中運動期間,
國泰員工參與其中,
中國趁機做出動作,
國泰飛中國航班被民航局刁難、不合理審查,
甚至最壞情況內地航點不准升降及不能飛越中國空域,
如果國泰不承認一國兩制,
可能會面臨航權要重新申請,
成本將大幅升高,
在商業、政治考量下,
決定發出承認一國兩制、參與示威員工將面臨解雇處分的聲明。
在商業考量方面,
若不飛越中國領空,
往歐洲經濟艙票價將無法與法國航空、荷蘭航空、俄羅斯航空等航空相比,
(為了怕回程空機,將會以較低票價搶客)
商務艙方面,阿曼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產油國航空成本較低,
東歐的捷克航空,北歐的北歐航空、芬蘭航空,
幾乎是經常性促銷,
這些航空使得國泰航空不得不低頭。
政治考量方面,
若國泰失去中國顧客,將失去大市場,
還會面臨周圍領空可能被封鎖的問題,
如果承認一國兩制,
可能可以保住中國市場,
但相對也會失去香港、台灣市場,
在多方考量下決定發出聲明。
為什麼我說國泰承認了一國兩制是一步死棋呢?
在承認之後,香港、台灣市場一面倒插,
號召大家拒搭國泰航空,
中國國內對於其員工參與示威活動已經很反感,
再加上國泰員工長期對於中國客不友善,
以及中國國內知名的部落客、公眾號帶風向的緣故,
基本上早已喪失搶食這塊大市場的資格,
用人來形容就是已經得了癌症,
卻又拿刀刺自己心臟的意思,
完全救不了。
未來國泰的營業額不斷下修,
股價也不斷下跌的情況下,
太古集團勢必會為了商業考量,
放棄國泰的股權,
從協議中可以知道,
當太古退出國泰,
最後可以拿到權力就是中國國航,
當初太古以為拿到了權就能控制在港英時代後,
這唯一還有英國血統的企業,
但卻沒想到在香港回歸中國後,
他們可以用政治力完全控制國泰,
一個集團對抗的不是國航,
而是一個國家。
如果大家還繼續拒搭國泰,
這間航空公司將會面臨超過三萬名員工被解雇,
太古集團退出經營,
國航接收國泰,
國泰轉為中國籍航空,
甚至因為協議條件不成立了,
中國將可以跳脫協議,
收購全香港的航空公司,
如果是這樣,
你還要繼續拒搭嗎?
還是你要跟我一樣,
邀請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
選擇搭乘國泰航空,
一起幫助香港人保住他們的航空公司,
保住他們的航空業,
也幫助自己未來前往香港的時候,
還能夠選擇台灣、中國外的航空公司。
文章評論